17岁那年的夏天,班主任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330,我的高三生活开始了。我被困在一间小屋里,与几台电风扇以及一群对未来不知所措的孩子为伴。蝉鸣伴着燥热的风吹进来,迷茫,未来不可知晓,以及说不清内心的茫然充斥着你、我、他,冲击着我们身边的每个人。
每天只有一件事:学习、学习、再学习。不,应该叫做题、做题、再做题。高考像一把巨大的枷锁,把我们每个人都锁在里面。我们丧失了学习的乐趣,每天无止境的重复,我们每个人都像木偶,老师与父母便像那个提线人,再迷茫又能怎样,我们别无选择。
而这一切,我们认为理所当然。学校里给每个班级都印了标语,也许是认为我们被大量的题目算式所填满的脑海还能容留这些红色的字吧。教学楼前贴着各所名校的录取分数线,每个人经过都要在此停留,即使那些红色加粗的数字早已倒背如流。
复习进度越来越快。下课后老师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同学之间讨论问题的场景随处可见。
秋天到了。没有人站在窗口望着落叶感伤,也没有人去秋游。我们已经变得有些冷暖不知了。
考试接踵而来,一轮轮地轰炸。雪花般飘下的卷子几乎要掩埋掉这些年轻的躯体。《步步高》,《五三模拟》,这些寄予我们厚望的练习册成为我们奋战的平台。
黑板上总是满满当当的抄着各科选择题答案,被各色纸张埋没的头颅抬起又伏下,口中念念有词,面对试卷心中五味杂陈。
各科老师也开始了对自习课的轮番占用,教室里的标语变成了“总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如此拼命的自己”。
我把自己的生物钟调到早上五点半,晚上十一点半,即使老师要求十一点必须睡觉,为了高考,我把自己放低到尘埃里。
冬天到了。白雪覆盖的大地也激不起我们想出去走走的心情。说不清是什么感觉,看着试卷上红红的一片勾勾叉叉,心里只剩一片茫然,或许,更多的是对前路的不确定,就这样,二模、三模很快过去了。
转眼间,距离高考只剩两天。我系统地整理了所有的卷子,离开学校,带着我三年的积淀与努力,心如止水。
前一天晚上,我问自己,多少天以后,你就能站在另一个校园里仰望星空?
踏入考场,两天鏖战,从容以对。走出考场,阳光明媚,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老天其实是公平的,它赋予你的每一个困境都有存在的价值。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要经历这一段时光,在这段时光里,你会拼尽全力去争取你想要的东西,无论坎坷,无论崎岖,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当初那个自己,你在那段时光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一种积淀,岁月会让你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我会永远记住那段时光,感谢它的存在。
忆那段流年,看今日光景,愿我们且歌且行,继续前行。(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