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一个冬天的天空开始热闹起来。蜜蜂等春虫儿开始在天空中飞舞,嫩绿的柳枝儿随风摇曳着。我坐在公园的长凳上,慵懒地眯着眼睛出神。突然,一声清脆的鸟鸣传入耳中,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轻盈的影子掠过长空,是燕子归来了。
儿时住在乡村,房屋是那种夯土墙,茅草房。记得有一年春天,我正在院子里戏耍,突然,飞来一对燕子在院子里低徊,“叽叽喳喳”飞到屋檐下,犹豫着,振动翅膀来回盘旋。我忙喊来母亲,母亲见状忙说:“快躲开,这是燕子找地方筑巢栖息。”这对燕子在院子里飞进飞出的,观察着周边的环境,然后才大胆地落在屋檐下,东瞅瞅西望望,见人没有恶意,它们飞出飞进,忙里忙外,从早到晚不歇息,衔来柔软的干草、零落的羽毛甚至碎小的纸屑,和着泥土,用唾液把这些材料粘合在一起,仅两天就在屋檐下筑起了一个半球形的燕窝。虽然简陋粗糙,但燕子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处。母亲告诉我:“可别碰它们,燕子在谁家做窝,就给谁家带来好运。”从此,乡下老屋的檐下一直住着这窝燕子及其它们的儿女们,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它们便飞到我们家来。
燕子归来是春天的象征。杜甫在《燕子来舟中作》中所云:“燕子衔泥两度新”“穿花贴水益沾巾”,赞叹着燕点春扉的灵动。每当阳春三月,杨柳吐翠,风和日丽,这“春天的信使”准能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在院子里飞来飞去,在巢前呢喃私语。每当燕子衔泥筑巢,也孕育着春的气息,让大地披上一袭新绿的盛装,奏响春日的田园交响曲。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极喜欢富有烟火气息的土屋,同时又极其恋旧的鸟儿,只要选中位置筑巢,绝不见异思迁。燕子不像其它鸟儿,它们不在野外树枝竹林里筑巢,而是在村里人家的屋檐下安家。凡有燕子居住的人家,会觉得是一种吉兆,人人都喜欢燕子,善待燕子,故民间有“燕子闹堂,家中吉祥”之说。母亲一向爱护燕子,常常交代家人,地上的燕粪不必日日清扫,清理得太干净,燕子会误以为主人家不喜欢它们,它们会离开。
伴随着燕子的翩翩起舞,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人间。春雨乘着春风而来,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纱线。活泼可爱的燕子披着一身乌黑油亮的羽毛,展开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翘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雨中轻盈地掠过,画出一道浅细而流畅的弧线。蒙蒙雨雾中,燕子的白肚皮很是打眼,犹如浪花般一闪即逝,于是,沉郁的村子便鲜活起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穿梭的燕子鼓动着飘逸的风情,它们时而檐前起舞,时而又衔泥筑巢屋檐下,倏忽斜刺云天,间或凌空而下,穿梭嬉戏,在田野上方优雅地横空掠过;时而掠过水面,倏地点一下水,荡开一圈圈涟漪,倒映在水面的缤纷色彩,荡漾开来。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尤其燕子万里识途和履约而至,更让人生出欣慰与暖意。南朝萧统的《绵带书》云“九万里之孤鹏,权潜燕侣。”每年春天成双成对出入在屋檐下,不停地衔来泥草,细心地做起窝来,随后开始繁育儿女。寒潮来前,举家南迁过冬,在不断地迁徙之中,完成了生命的繁衍。燕的归去来兮,巢空巢满,更从行为和心灵上渲染了人世的悲欢离合。燕子本无心,却见证着人间的别离。随着土屋的没落和父母相继过世,老家的土屋拆掉翻盖成了水泥砖瓦房,昔日的老屋已了无痕迹,原先居住在此的燕子返回,未见似曾相识的主人,搜寻窝巢未果之后,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如今,随着楼房的兴起,已没有了可以供燕子攀檐筑巢的栖息地,注定了燕语绕梁的时代正逐渐消失。(作者:陈树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