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艺苑撷英

告别“小确丧”青年莫倾颓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2日 00:00  点击:

2016年初,一张“葛优瘫”的表情包奇袭网络,一大批压力重重的年轻人疯狂转发的同时,不约而同地给自己贴上“丧”的标签,自此以自嘲、麻木、颓废为特征的“丧文化”成为网络新宠。
  “丧文化”,指一些90和00后的年轻人,因为现实生活的不顺,在网络上、生活中以文字或图画表现沮丧,带有强烈的消极色彩的一种文化趋势,其产生和流行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青年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还会顺手帮你把窗户也关上。”
  “努力了这么久,但凡有点儿天赋,也该成功了吧。”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可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
  这些丧气满满的毒鸡汤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并不陌生吧,在这些自嘲气质的表情包、流行语甚至品牌营销纷至沓来的同时,“丧文化”
  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且备受年轻人推崇。与过去不同,年轻群体似乎越来越反感鸡汤、成功学,每当受挫的时候,很多人不是第一时间为自己加油鼓气,而是发个朋友圈向外界宣泄自己的低迷与消沉。
  这就是“丧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方式,通过自嘲来表达“我已经是个废物”这样一种悲观的所谓“不求上进”的状态。除葛大爷外,丧文化还有美式青蛙、马男波杰克、日漫懒蛋蛋等代表形象,这些符号在大学校园中广泛传播,无不显示出部分青年对“生活太难”“现世安稳”“无欲无求”“何必进取”等价值观念的认同与追捧。
  “在结束完一天的学业和兼职之后,让自己‘瘫’下来放松一下,抱怨生活、抱怨现实,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缓解掉自己的压力。”文法学院大三闫同学告诉记者。“丧”作为一种调剂生活的形式,无疑是某些人解压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任由“丧”的颓废气息弥漫,负面思潮不断注入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本末倒置的泥潭,消磨理想和斗志,失却生活的目标。
  有人说“丧文化”是转型社会期间多重问题叠加交织的深刻反映。的确,纵观我们这代人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数不完的考试,繁重的课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居高不下的房价。
  面对学习、工作、生活、情感的重重压力,自嘲成为一批年轻人反抗现实的发泄渠道。在泛娱乐化的互联网崛起时代,这种含有幽默成分的与正能量大相径庭的“丧文化”成为很多“压力山大”的年轻人的避风港。
  需要明确的是,“丧”只是人们自我欺骗的麻醉剂。当前,网络世界良莠不齐,各种文化现象蔚然兴起,因而我们更需要擦亮眼睛,甄别优劣。20多岁的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为混乱、最容易迷茫、最容易被影响的时期,于是,我们更应当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努力提高抵御侵蚀的能力。与其沉浸在“丧文化”的吐槽、调侃中“娱乐至死”,倒不如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强大自己的内心。
  我相信,丧文化阻碍不了青年学子的步伐。我们反思丧文化的流行,只是希望年轻人重拾直面生活的勇气,我们想要真正摆脱困难,唯有积极进取,“即使站在污泥里但也能仰望星空”。相比裹足不前、自我麻醉,我们更应当直面困难,并努力战胜它。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锐意进取、拼搏奋斗才是最美好的人生态度。
  偶尔停下来,“丧”一下,调整状态,养精蓄锐,然后继续做一个努力奔跑的追梦人!(作者:夏韦超)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