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有很多条路,有蜿蜒曲折的幽兰小径,有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有的路有名,有的路无名;有众人皆知的路,有无人知晓的路;有的路行车,有的路行人……这些路承载着校园的交通,把人们引向不同的目的地。我要介绍的是一段小路——神奇的小路。
它不是一条主路,是一条侧生路。
环笔架山有一条宽阔的长路,贯穿校园东西两头,连接了整个教学区和家属区,每个路段都有不同的名字。然而就在家属区的甲乙两区之间的大路北侧生出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匍匐在笔架山脚下,呈橄榄球状,两头尖、中间宽。东向的一头是高地操场的起点,西侧的一头定格在乙区和丙区的交汇点上。
路不长,从两头的第一棵树计算,全程900步。路是由青砖砌成,半米宽,高出大路约10厘米。小路之于大路,就像是在树的主干上长出的侧枝,不起眼却不可或缺。
大路有大的好,小路有小的妙。大路开阔,小路通幽。我曾在《小路风光》一文中提到过它,讲它的“出世”“入世”之境。路的南侧是行车的大道,再往南是居民楼,洋溢着浓郁的烟火味;路的北侧紧邻山脉,在树的遮盖下愈显静谧。
今天它又带给我新的感悟。大路和小路的间隔是一排树,现在矗立的是白桦树,曾经这些树坑里也站过槐树———刺槐,开红花,一嘟噜一串串,远远望去像系在笔架山腰的红丝带,煞是娇艳。这也是我爱它的原因之一,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全移走了,有点遗憾。这条小路只可以行人,是一条步行道。走在路上,就像进入了一条神奇的通道,灿烂的阳光被挡在树冠之上、隐匿在枝叶交错之间;雨水顺着树叶流向路的两侧,形成两幅有形无形的雨帘,帘内人尽可撑一把小伞怡然而行。享一帘幽,拥一弯静。
盛夏时节,两侧的树上不知潜伏着多少只蝉,齐唱时犹如万马嘶鸣。远听蝉声隆隆,走进去却是另一番景象。好像所有的声音在树梢叶末就折返了,聚集在头顶,形成了一条“声音的长廊”。这条“声音的长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带着一颗普通的心是感受不到它的存在的,只能听到一片使人烦躁的嘈杂;只有你带着不计较的心走进去,才能快速触摸到它。心不禁,得自在。
今年雨勤,将土坡冲出了一条垂下来的小溪,潺潺不断,被冲下来的土堆积在小路中央,就像调皮的孩子挡住行人的去路,非得让你拐一个弯才可继续前行。石坡处直挂一条瀑布,被不断冲刷的石块光滑的背脊上长出一些绿藓,像一匹金丝绒的绿缎子。小路的北侧有一片新种的月季,虽是新种却也是老相识,它们来自1号楼北的花海。曾经我还为它们的“失踪”失落过,不曾想它们只是“乔迁”,又在此扎根形成了新的花海。失意和得意之间也就是一个转角的距离。月季花海邻近栽了一方雏菊,红的、粉的、黄的,这个季节开的正在兴头上,很是鲜艳。虽然开在傲人的月季旁,却开出了自己的品格,平凡中洋溢着高雅,清寒中蕴藏着热烈。有菊、有松、有山、有小路,陶翁的东篱之境也不过如此吧。
今年是我入职山科的第十个年头,是我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是我从这条小路上走过的第十年。十年虽不伟大,对我却意义非凡。十年来,我经常从小路上行走,见证了它的改变,它也总是带给我新的启发,承载着我的成长。十年来,我有很多路可选择,却在一条路上坚持走着。静下心来,摒弃一切浮嚣与烦扰,朝着目标坚定地走,将平凡走出乐趣,走出精彩。这也正是我在辅导员岗位上收获的心得。
小路幽幽,虽有尽头,却在我心中无限延伸……(作者:孙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