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特别喜欢看“学习强国”中的一档栏目,叫作“食尚之旅”。
你看那些鸡鸭鱼肉、五谷果蔬等各种食材,在一双双或粗糙或纤细的巧手摆弄下,于锅碗瓢盆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状,那千滋百味热腾腾地升起来,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沁入心脾。正如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说的那样:“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于是,我在感叹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余,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不由地“忆苦思甜”起来。
小时候,又黑又黄的玉米面窝头是一日三餐的主食。至今仍然记得,粗粝的玉米碴子在艰难地咀嚼吞咽下,如砂纸般划过喉咙的那种麻痛和苦涩。而所谓的“菜”,也只不过是庭院中腌的那一大缸咸萝卜。那时候最大的渴盼就是过节,因为只有在重要的传统节日里,才能吃上有肉有菜的饺子。团圆节或者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的温馨画面,成为最抚凡人心的“人间烟火气”,也是值得我珍藏一生的美好回忆。
记忆中的烟火气,是母亲“趸趸趸”的剁肉声。肉是父亲清早赶集买回来的,必须是肥瘦掺半的“五花肉”才好。用刀细细地剁了,一边剁一边把煮好的花椒水慢慢淋进去,再放些葱姜碎调匀,肉馅儿里就渐渐飘出一股诱人的香味。在那缺油少盐的年代,有多多的肥肉、一咬一口油汤的饺子,是多么难忘的美味啊!
记忆中的烟火气,是一棵抱不动的大白菜。在冬天每家都会储存几颗大白菜,当作过年期间餐桌上主要的青菜。山东的大白菜,白嫩的菜帮,翠绿的菜叶,一层一层紧紧包裹在一起,像一个个胖娃娃般,每棵足有十多斤重。我兴奋地挑一棵最好看的,迫不及待地连抱带扛地搬进屋,看着母亲把白菜洗净、切碎、挤去水分,掺进剁好的肉沫里,做成香喷喷的饺子馅儿,口水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往外流。
包饺子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取一张擀得圆圆的饺子皮,放在微微蜷起的手心里,抿上馅儿,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饺子皮儿中间捏一下,然后用拇指和食指顺着两边对捏,一个半圆形、如小猪一样凸着肚子的胖饺子就躺在手里了。包好的饺子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排列在竹篦上,等待着入锅“检阅”呢。
记忆中的烟火气,是厨房里袅袅地升起的炊烟。在满心欢喜的等待中,水沸腾起来了,饺子下锅了,一个个在锅里翻滚着,厨房里升腾起热乎乎的香味儿。肚子里的“馋虫”再也等不及了,一边吞咽口水一边不住地问:“饺子熟了吧,熟了吧?”母亲总是不慌不忙地用勺子搅动着锅里的饺子们,一直等到满屋的蒸汽模糊了双眼,才悠长地喊一声:“吃饺子喽!”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透过氤氲的水汽不时地对望一眼,对未来的期盼全都呈现在笑容里,仿佛冬天也不是那么寒冷了。
人间烟火气,就是一种暖暖的家的记忆。
然而,当终于走出物质匮乏的艰苦岁月,不知从何时何地起,铺张浪费的饮食习惯充斥了大小饭馆酒肆,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不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还成为炫耀排场的资本。名目繁多的宴请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但往往是“吃的不如剩的多”,大量饭菜被倒进泔水桶,扔进下水道,奢靡浪费之风令粮食失去了它最初的作用。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大型聚会浪费率高达38%,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量每年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而另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然有6亿多人处于饥饿状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对出生于改革开放前的我们这代人来说,“饥饿”仍然是扎在内心深处的一根刺,不时刺激着那根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哪怕是过去了许多年,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也从未忘却儿时那种食不果腹的恐惧。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因此,勤俭节约一直是我奉行的生活宗旨。
每逢周末节假日,我会到附近市场上采买肉蛋菜蔬。看着那一堆堆红的绿的黄的食材,听着高一声低一声的叫卖,闻着炸油条水煎包豆腐脑的浓香,渐渐地脚步轻快了,笑容展开了,心情亦开朗了。路上遇见熟人朋友高声打着招呼,互相推荐哪家菜肉便宜哪家鱼虾新鲜,提着大包小包一路聊着老人的健康孩子的学习,顺便卖弄下自己刚从“学习强国·食尚之旅”栏目学会的新菜式。一回到家便“亲手煮汤羹”,忙不迭地又洗又切又炒又蒸,看到饭菜被吃得“光盘”就特别有成就感。此时再一次真切地体会到,这人间烟火气是一剂良药,最能抚慰世人焦虑躁动的心灵。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让我们重拾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粮食的敬畏,自发自动地珍惜一粥一饭,节约一米一粟,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传承发扬下去,让这人间烟火气飘得更加久远。(作者:刘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