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当我在回想童年舌尖上萦绕的味道时。一晃神,脑海里竟浮现出经年之后,面对美食仍在大快朵颐的景象。
对于一个曾立志乘热气球尝遍天下美食的吃货而言,在实现梦想之路上则有另一番天地可作探寻——食物纪录片。
在经过了重复多次的人工捶打后,原本呈现出透亮?喱状的土豆内部开始产生变化,其支链淀粉不断拉伸。通过控制时间与力道,求得恰到好处的交联,由此诞生了一般土豆泥难以比肩的糯韧口感,当地叫作洋芋搅团。
牛奶潺潺灌入土豆漩涡,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大量奶酪,其在土豆泥的附着下,一经加热后韧性得到极大的延展,被称作阿力高。
由此观之,层层堆叠的画面和悠长的解说词赋予了食物较之其本身更强的吸引力,仿佛我们“吃”的已不再是简单食材的组合,而是它的创作者们历经岁月磨练后的心灵体悟。食物的代表已不再是它的外表和滋味,而是藏匿在背后且难以直接触及的民族魂。
仲夏七月,站在澳门大三巴牌坊的背面,静静感受炙热的阳光从残垣的裂隙里投射在我红扑扑的脸颊上。于此时鼻尖却不自觉地耸动了一下,紧接便追随着香气的指引,来到了阶下小巷入口处的门店前:台上的保温柜里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圆润可爱的蛋挞——葡式蛋挞。店家递过来时是用黄油纸包着的,没有平常蛋挞皮酥酥的口感,甚至没有太多甜味,但当我一口气吃到第四个时,我品出了浓厚的细腻口感。自那刻起,澳门色彩纷呈的街和那个炎热的午后,永远同手中的一只蛋挞共建了记忆的一座虹桥。
读遍历史,满目的交融写满这座城市,也造就了澳门独有的味道。诸多所见,纷纷诉说着它复杂的历史,而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参与撰写了这座城市的专属味道食谱。远离这些难以再得到乃至永亘拥有的味道后,我开始追踪记忆里印象最深、最久远的一种味道。抬手掠过翠绿的柳枝,鼻翼微微闪动,仿佛又回到了数年前:滚烫的沸汤被盛在印有青花的宽边大碗里,用塑料小勺舀两勺胡椒粉洒在切碎的香菜叶上,瞬时,胡椒粉的呛鼻味道、骨汤味以及馄饨的肉香味涌入鼻腔,令人直呼过瘾。等到再抬头要茶叶蛋时,碗里早已不见了馄饨踪影。这正是我记忆中独属的家乡味道。
在各种食材融合创新飞速发展的今天,食物的风味带给人的美好也难免仅限于入口那一瞬。但食物真正的内涵应是促使人发觉生活的美好,感受其中的光阴故事。以致年华逝去,懒懒窝在躺椅上,脑海中会浮现出郁金香色的梦,得以在记忆深处咂舌,于梦境中共舐舌尖上那独一无二的一抹滋味。(作者:卢圣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