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以来,测绘学院77支学生队伍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理论宣讲、技术助农、观察调研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依托兴趣特长和专业优势,各自组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直以来,测绘学院高度重视实践育人,用社会实践给思政育人做“加法”,让思政教育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中国红”擦亮青春底色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五星红旗。”前不久,国旗护卫队红旗宣讲团来到济宁市泗水县八士庄村,在村学堂为60余名小朋友宣讲了“党的诞生”“红军长征”“雷锋的故事”等红色故事。听讲时,小朋友们身姿端正、神情专注,当看到《开国大典》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当听到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事迹时,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南京党史探索团”的同学们,以江苏省南京市作为实践调研地,在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中山陵、孙中山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红色李巷等地开展学习调研。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党的精神实质,在学习实践中坚定信念跟党走。
“学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红色故事会、建设红色文化阵地、组织红色实践活动等,打造红色思政,引领青年学生淬炼思想之魂、筑牢信念之基。”测绘学院团委书记孙金香说。
“海之蓝”激扬青春担当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领域广泛,为我国生产、生活及科研活动带来了各种便利。测绘学院北斗实践队以“探北斗应用,察民生变化,感国家伟大”为主题,在积米崖渔村、丁家咀渔村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他们来到渔村,倾听渔民的亲身感受;走上渔船,查看北斗在航船中的应用,包括通讯与天气通知、北斗定位路线图、救援报警系统等。这次调研使他们深刻了解了北斗在渔业上所应用的功能以及设备体系,见到了北斗的“真面貌”,真切感受到了北斗给渔民们带来的生产变化与生活便利。
在调研中,队员们还发现这套通讯设备是依靠船上的太阳能板来供电的,而对于“没有太阳能供电设备的救生设备,如何能够保证通讯设备低电耗、集成小巧”成为大家思考的新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开展了以“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救生设备”为题的研究。
“我们要立足专业,扎实学好理论基础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北斗实践队队长李治坤说。
“田野绿”描绘青春梦想
“我们要去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活动,将青春挥洒在农田,用技术守护粮食安全。”这是测绘学院“逐梦乡村 遥领振兴”社会实践队队长张凤琳的出征宣言。
在滨州市邹平县明集镇、东营市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张凤琳和她的队友们亲身体验了遥感技术的应用,了解了如何通过遥感卫星、无人机等工具实现农田管理、资源监测、灾害防范等方面的精准监测与管理。在李振海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在绿色的麦田里熟练地操作无人机,进行遥感航测用于作物监测。
实践队员们还为明集镇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遥感知识科普活动。队员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向小朋友们普及了遥感在农业、海洋、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用,并组织小朋友进行神舟系列积木组装游戏,让小朋友从聆听者变为参与者。队员们还通过现场无人机演示,激发了小朋友们对遥感的兴趣,一位小男孩说:“我学习了卫星和无人机的一些知识,长大要当名宇航员,探索太空的奥秘。”
“你们学习的遥感知识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乡亲们的话久久回荡在每名队员心中。大家纷纷表示,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黄河黄”凝聚青春力量
测绘学院青年学子心系黄河,利用节假日前往黄河流域,聆听黄河故事,感受黄河文化,助力黄河生态环境保护,赓续红色血脉。
“寻访黄河流域,献礼新时代”实践调研团在泰安、东营等地,利用无人机航拍功能,通过机载雷达赋能地形勘测,对黄河下游的东平湖湿地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进行全方位的拍摄,获取当地高分辨率的地形数据,对保护区的植被覆盖、湿地规模进行了考察,利用测量仪器对保护区的地形和起伏进行了勘测,这些数据对于了解黄河流域的地貌特征、水文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暖春公益”支教队面向黄河流域开展“暖春·暖心”计划和“暖冬计划”。在支教中,他们开设五防教育、普法课堂、黄河保护宣讲、红色主题教育等课程;建立家访、回访制度,并留档建卡,为学生成长精准“画像”;向社会募集资金与物质,设立重点儿童扶助专项资金,尽可能地为困难儿童助困解困,助力黄河流域乡村发展。
近年来,测绘学院团委致力于打造“行走的课堂”,将思政元素融入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深化思政教育,做有生命力的思政教育工作。“我们鼓励学生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增长智慧才干。”孙金香说。(通讯员: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