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法系“三位一体”优秀党员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优秀毕业生为目标,将学生党员培养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推优入党和学生评优评奖为抓手,并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选苗子”“压担子”“铺路子”的工作思路,最终让学生达到“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和“系优秀毕业生”三者合一的目标。
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不断完善特色党建品牌
自品牌项目获批之后,我们认真总结以往成功工作经验,查找不足,科学谋划,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拓宽平台,教工党员带头参与,提出“三个一”和“7124”成才工程,建立了“益群学生干部成长营”。
“三个一”即每一名学生党员都要有1个党性锻炼岗位;每个党小组都要采访1名离退休老党员,倾听历史故事;每个党支部都要为学校做1件好事。“7124”工程,即将学生党支部分为7个党小组,每1名党员联系2名积极分子和4名普通同学。学生党员牢记使命,努力在党性锻炼岗位上做出成绩,倾听老党员的优秀事迹,将其求真务实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让学生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为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培养质量,2016年创建了 “益群学生干部成长营”。旨在打造学生干部成长的摇篮,与一般学生组织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成员任期最长可达4年,有利于形成梯队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它由团总支委员专门负责,下设学生党建、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和法律援助等10个工作组,经常承担一些工作任务,也是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压担子”培养的关键一环。推出了“益群学生干部成长营”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有关学生干部培训和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文章及学生特色活动和先进典型报道等。
完善制度 典型引路 学长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文法系先后制定了 《文法系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量化标准》和 《文法系优良学风班和优良学风宿舍评选办法》等20余个行之有效的制度,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品牌创建工作中,文法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先后成立了“青年法学会”“乐跑协会”和“律舟志愿服务队”等14个特色社团,科学谋划了“我与学长面对面”等10余项有届次、成系列、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活动。
文法系学生党支部下设有学生党员学习示范岗等8个示范岗,考研党小组等7个党小组。毕业生党员在离校之际轮流到团总支办公室值班,协助老师做好毕业生工作,摸清毕业生就业状况,分享就业信息,实行毕业生党员宿舍包干制度,确保毕业生工作有序进行。实行宿舍党员挂牌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分别在学生党支部中积极开展“两学一做”系列教育和在班级团支部中开展“一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学生党员和团员的理论知识水平。
文法系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开展典型引路工程。积极向《山东科大报》和校区学院网“桃李芬芳”和《东岳潮》推送先进典型事迹,在系网站设立“学子风采”和“身边的榜样”,在益群微信公众号设有“寻找党员足迹”等栏目,定期更新毕业生先进事迹展板并在办公区常年展出;学生会组织开展“我与学长面对面”系列经验交流会;学生党支部开展学风建设和“如何向优秀党员学习”专题讨论会等,以宣传先进典型,提高学生技能,典型引路工作效果良好。
特色品牌成效显著 先进典型层出不穷
在这一培养模式的引领下,文法系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群众威信高、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品学兼优、作风优良、听从指挥,踏实肯干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队伍。“我是党员,向我看齐,请您监督”成为每一名学生党员的行动指南,做到了平时工作能够看出来,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生党员在升学、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及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近几年,毕业生党员50%以上都能考出去。田俊萌和葛芳芳等8名同学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人被录用为新疆公务员,6人考取山东省公务员或事业编。2011年,法学三本学生司法考试全员通过率高达45.7%,当年全国平均通过率为16%。唐信玲同学荣获校十大优秀学生,法学15-1班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率为100%。2014届本科生毕业班班长团支书,研究生公务员考取率100%,党员比例达95%。2016届毕业生学生会等4个学生组织负责人全部考研成功,全部加入党组织。
近年来,文法系组建的重点团队先后6次荣获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有70余名师生受到学校表彰。“律舟”志愿服务队于2014年、2016年分别荣获校“十佳志愿服务队”称号。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的团长多为学生党员。
优异成绩的取得是文法系“三位一体”学生党员培养模式的成功体现。文法系将进一步做好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创特色、出成效、上水平,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和成才氛围,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文法系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