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育人育己的特殊工作——访学生兼职辅导员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7日 00:00  点击:

早上不到6点起床,晚上11点还没有到宿舍。
赶不上用餐时间,就用泡面、盒饭打发,甚至忙得忘记了吃饭。
军训场上,陪着新生一起接受身体与意志的考验,时刻关注着新生的情况。
办公室里,埋头于大量繁琐的工作,给老师出谋划策,成为老师离不开的助手。
这群人,是学生心中的老师,体贴入微,为他们切身考虑。
这群人,是老师心中的学生,勤劳能干,为他们分忧帮忙。
这群人,是一支平凡的队伍,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芒;这群人,有着做学生的亲切,又有着当老师的威严。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新生兼职辅导员。在新生入学的这一个多月里,有新生的地方,他们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任重道远
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存在是在新生军训场上。
烈日当头,突然,军训队伍里一阵骚动。一个老师打扮的身影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军训队伍里,“醒一醒,听见没有?”他大声冲着晕倒的学生喊。周围的同学们看着他,一声也不吭。“扶他到我背上,抓紧!”他对周围看傻了的同学吩咐道。已经昏迷的学生伏在他尚不宽厚的背上,被立即送到阴凉处。
这一幕,发生在军训第一天的下午。捕捉到此镜头的记者上前了解情况才得知,这位施救者并非真正的老师而是新生的兼职辅导员,不过新生们仍然尊敬地称呼他“张老师”。当小张把晕倒的学生安顿好时已是满头大汗,看到记者,不好意思地躲到一边,在角落里继续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
那位朱同学在发给小张老师的短信中写道:“张老师,你这一背,让我明白了很多,让我进入大学后再次感觉到温暖。张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你和其他老师的希望。”“说实在的,我当时背他的时候,没有想这么多,我只是在尽一名兼职辅导员应尽的义务,没想到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感动与鼓舞。”在得知学生对他认为义不容辞的份内之事如此褒奖时,他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沟通工具是相互间真挚的感情,用真情与关爱去赢得学生的支持和理解,这是兼职辅导员们不约而同的工作心得。
初来乍到,新鲜的学校环境,新识的老师同学,所有崭新的一切让新生踏上同一条起跑线。一首歌里唱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而这第一脚如何迈出决定着路的方向。从接受兼职辅导员这个身份的那刻起,他们就肩负起新生的领路人的责任。的确,他们任重道远。
大部分新生是90后,思想、行为容易冲动和盲从;他们虽然在年龄上已经成年,但是心智并不成熟;他们虽然想独立,可是自控能力又比较差……摸清楚了新生的主要症状,这群小老师们信心百倍地走马上任了。
身教重于言传。他们时时刻刻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新生们。“我们天天在军训场地陪着新生训练,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老师们时时刻刻跟他们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他们督促自己更加认真地去训练。”“每天到新生宿舍检查卫生时,看到不很整洁的宿舍,我们会重新整理打扫,等新生训练回来时发现宿舍变整洁了,就会在下次自觉注意了。”谈到这些,这群尚还是学生的小老师们表现出异于同龄人的成熟与干练。
“和新生一起入校”,成为兼职辅导员的实际行动。报到、军训、领教材、上自习,甚至是校规校纪的考试,他们都和新生一道,重温自己开始大学生活的记忆,带领新生踏上大学生活的征程。
 
感恩的心
眨眼间,新生入学已经几个月了,他们的大学生活正在逐渐步入正轨,此时的他们踌躇满志,对前方的路信心十足。回首入学的日子,他们始终对这群特殊身份的人念念不忘,这群人热情迎接他们的到来,陪他们一起军训、上自习,去他们的宿舍嘘寒问暖……虽然他们称这群人“老师”,言谈中却像是在说邻家的哥哥姐姐。这群被新生们口口声声喊着“老师”的学生们,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真诚付出赢得了新生的认可。当记者走到新生中间,向他们询问有关情况时,“我说”“我说……”,新生们争先恐后,这个说他老师的笑容很灿烂;那个说她老师一点架子也没有,就像个大姐姐;另一个说他昨天晚上去他老师宿舍玩到熄灯还赖着不肯走……
“跟新生们接触时间长了,我感到我已经不是他们的老师,而是他们的同学、他们的朋友。”小黄老师的话道出了他们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其说他们是师生,倒不如说他们是朋友、是兄弟姐妹。黄老师对记者说起了中秋节晚上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很多学生给她打来电话邀请参加他们组织的一个小型晚会,但由于她临时有事没能前去赴约。第二天晚上,当她和往常一样走进新生的晚自习教室时,新生们正准备为她补过仲秋夜晚缺席的晚会,带给她特别大的惊喜和感动。兼职辅导员小李告诉记者,他在教师节、中秋节收到了很多很多来自学生的祝福短信,多到手机的收件箱里盛不下。很多兼职辅导员纷纷拿出手机翻出一直都舍不得删掉的学生发给他们的短信,相互比较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节日里一个小小的祝福,也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这些兼职辅导员而言却是莫大的感动与鼓励。
“我忘不了自己刚来科大时的情景,当时的兼职辅导员为我们做了很多事,将心比心,我也应该仔细周到地带好他们,毕竟我读大三了,跟他们相比我有一些可以供他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当然还有一些教训也希望能让他们引以为戒,”一位担任兼职辅导员的大三同学激动地说,“学生对我们的认可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他们把我们当成真正的老师一样尊重,让我们很欣慰也特别感动。很感谢他们,让我们在学生时代体会为人师的辛苦和无悔。”感恩的心,让这些小老师们即使废寝忘食却依旧心甘情愿,即便疲惫劳累也仍然无怨无悔。
 
收获的季节
在谈到这群得意门生的时候,团委的老师在骄傲之余,更多的是认可。“能成为学生兼职辅导员的,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从对兼职辅导员的选拔、培训、上岗,他们经历了很多普通学生难以想像的磨炼。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挫折又有成就,尽管过程很艰苦,但是收获很多。他们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对辅导员老师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帮助和补充,他们能够立足学生的思考角度提供一些为人师者的管理和教育理念,很感谢他们。”一位学院团委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新生们已经开始正常上课了,班委竞选、社团纳新等节目落幕也有些时日了,各类面向新生的文体活动、比赛等正陆续登场。眼看着新生的大学生活已经渐渐步入正轨,兼职辅导员们却在慢慢淡出新生的生活。话题谈及分别,记者明显感觉到采访氛围里流露出来的依依不舍。有位新生用激动的声音说:“听到老师就要离开我们的消息,班里好多女生都落泪了,同学们都很难过,舍不得老师走。”而这群可爱的老师们也舍不得他们的学生,“把新生带上路,把新生学生干部扶上马,可以说,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可以‘功成身退’了,呵呵!”寥寥几句看似轻松的话语,却掂出分外的重量。
他们变瘦了,晒黑了,他们说能在大学里经历两次军训的洗礼,很自豪;他们能够叫出班里每一名学生的名字,了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特点;他们依然24小时开机,时常收到学生的短信和电话。在某个清晨,“老师,实验楼在哪儿?我们找不到教室了”;在某个夜晚,“老师,天气凉了,多穿衣服,注意身体”,字字句句的真诚和关心。毋庸置疑,他们在这个秋季收获了一枚可以甘甜一辈子的果实。(记者:王鑫 学生记者:赵娜)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