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大学,从这一刻开始……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5日 00:00  点击:

踏上求学路
“不适只是暂时的,毕竟生活需要勇气,困难需要挑战,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让父母放心!”
“美丽的校园,热情的师长,可口的饭菜,舒适的住宿条件……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晚上竟然兴奋得失眠了!”
“这是励志坊,我从照片上看到过!学校真的很漂亮,我喜欢这里!”
“第一次离开父母,我有点害怕和担心,周边都是不认识的人,觉得好孤独,但……”
“学长们热情、细心周到的照顾,让我有种回家的感觉。”面对记者,2009级新生争相表达自己入校的感受。
在入校的2009级新生中,90后成了主力军。很多孩子在家过惯了“皇帝”、“公主”式的优裕生活,第一次离家求学,自身独立生活、与同龄人相处等方面的能力仍还欠缺。父母更是担心孩子在校的生活,也有一部分家庭全家总动员一起送孩子上学。迎新现场“前呼后拥”的队伍把独自来报到的新生衬托得鲜明而不孤单。
外语学院的王菊来自贵州,历经三天两夜,经过多次辗转从千里之外的家乡只身来到科大。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之前又没有坐过火车,却不想在火车上晕车很厉害,在两天半的车程中她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中间还需要在郑州转车。“到了火车站,我不知道怎么到黄岛,是车站工作人员告诉我应该坐轮渡;下船后,又是咱们科大的迎新专车将我直接带到学校。来到学校,看到美丽的校园,受到师长热情的接待,看到安排好的宿舍,一路的疲惫顿时消失了。”
像王菊一样的新生还有很多:文法学院新生冉如勇、资环学院新生李凯,甘肃女生贾菊梅、北川姑娘倩倩……他们都是90后,却自己一个人辗转千里,把独立来校报到当成大学的第一次考验,展现出极强的自强自立精神。
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的刘同学告诉记者:“从家里出发的时候,听说青岛某大学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我跟父母都非常害怕,但是到了学校才知道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报到的地方都有体温计和饮水处,有的接待人员还戴了口罩,而且我们还被要求填一个关于健康状况及旅途信息的表格,还听说每个宿舍也都给配备了体温计,学校采取的预防措施是比较完备的。这些工作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流感已经不再那么可怕了,一切困难都不再那么可怕!”
美丽的科大校园不仅深得新同学的喜欢,也赢得了新生家长的一致赞叹。土木工程专业李乐升的父亲告诉记者:“这是第一次来到科大,看到高年级同学热情的接待和学校方便快捷的服务,让孩子在这里生活、学习我十分放心,我相信在这样和谐的育人环境下他能健康成长、成才。”化工学院一位新生的家长欣喜地告诉记者:“坐了十几小时的火车,确实很累。但是看到学校漂亮大气的校园,感受到老师同学的热情服务,我觉得孩子选这所学校真的选对了。虽然孩子第一次离家,可在这样的学校学习,我放心!”工程力学2009级学生王春梅的父亲告诉记者:“看到同学们这样热情的服务,又帮拎东西又介绍的,还有学校的宿舍、餐厅、教学楼,整个大环境都很不错,让娃在这里成长,我也就放心了。”
一位来自湖南的新生告诉记者:“来到科大,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虽然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与湖南有很大的不同,带来了些许的不适。但是,我相信,不适只是暂时的,毕竟生活需要勇气,困难需要挑战,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让父母放心!”
吃上放心饭
“学校想的真周到,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饮食环境,这下放心了,孩子也能在学校安心地学习了。”
“一路上一直为女儿的伙食问题担心,所以报到后第一顿饭就来餐厅亲身体验一下。餐厅有专门的特色菜窗口,而且味道很地道,符合女儿麻辣的口味,除去了我的一块心病。餐厅还有大堂经理,各种服务一应俱全。学校想的真周到,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饮食环境,这下放心了,孩子也能在学校安心的学习了”,来自湖南的小陈正和父母一块吃饭,她的父亲这样对记者说。
为方便新生就餐,学校三个餐厅全天开放,直至晚上十点,同时延长开售热水时间,为没有校园卡的同学和家长免费提供热水。学苑餐厅还贴上了温馨提示,标出餐厅各层的特色、校园卡挂失电话、大堂经理的手机号和总经理的邮箱以及餐厅的服务热线等内容。
新学期伊始,三个餐厅都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同学。暑假期间,副校长陈维健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对三个餐厅进行检查。临近开学,又连续两次视察,从餐厅大厅到加工间有关工作分别做了部署。
史振台是学苑餐厅的一名老职工,家里85岁高龄的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可他平时却很少回家。为了保证餐厅锅炉更新的任务能在新学期开始前顺利完成,他又放弃了外出考察的机会,坚守在工作的第一线。“餐厅的员工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朴实敬业,任劳任怨。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不断地追求,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吃好饭,能够安心的学习,让学校放心、让家长放心。”学苑餐厅总经理裴中爱这样说。
暑假里,当别人在放假时,三个餐厅的经理们却在考虑如何进一步规划餐厅内部格局,如何使饭菜更合大家的口味,如何更周到地服务同学。餐饮总公司根据各个公寓区学生们的居住特点和消费特点做了一次局部的调整。学苑餐厅一楼遵循大众消费的特点,大都是大锅菜,最高菜价不超过两元,主食花样丰富;二楼定位为特色风味菜,有川渝菜、江浙菜、民族特色菜等;三楼是快餐服务。
学校餐厅设大堂经理已有近半年的时间。在新生报到期间,大堂经理忙碌的身影成了餐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堂经理陈丹介绍说:“大部分新生不会使用校园卡,工作人员会耐心地教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及时帮他们解决。餐厅还为同学们提供了病号饭,为生病的同学提供方便。我们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生活,如何爱惜粮食,用科大学生的言行影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科大人的热情,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温馨。”
住上舒心房
葛爸爸的一句话,让在场每个人都倍感欣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哎呀,宿舍收拾得真干净啊!床铺也铺得这么整齐,你们想得真周到!”一进宿舍,文法学院行政09-1班新生葛美玲的父亲满面笑容,一边感慨,一边伸出大拇指。
葛爸爸的一句话,让在场每个人都倍感欣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为迎接2009级新生的到来,保证每一个新生都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学前全校各个部门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新时代物业公司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学生处有关新生管理的规定。公司还提前一个月召开了包括主任、主任助理、各分主管、队长、员工等在内的物业公司全体会议,制定了总体的接管验收方案和新生入住方案,分配布置了各部门的具体工作,分发了学生名单等材料。物业公司谨遵“全员服务、全程服务、全新服务、绿色服务、情感服务”的服务模式,对员工提出严格要求。
宿舍门口“热烈欢迎新同学”的鲜艳条幅,让每个来报到的同学感到一份温馨、一份安心。为预防流感,学校还专门在各公寓悬挂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常识”宣传板,教学生们如何预防病情、保护自己。在每个公寓楼管处放置多个体温计,为学生提供服务。新生开学前,学生处积极联系厂家,购置好学生的床上生活用品。在迎新当天,校楼管部还专门设了咨询处,派学生上岗值班,以方便新生入住和疑问解答。
各学院在开学前一周,辅导员老师以及全体兼职辅导员带领老生来到新生宿舍为新生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物业公司以及楼管中心更是马不停蹄地做最后的检修。新生比较集中的A-13和A-15两栋公寓是今年新建的宿舍楼,各项设备都是新的。从暑假起,学生处就开始联系家居公司,对床、书桌、柜子、橱子等进行配置,又另外安排人员对新生宿舍楼进行墙上文化的装饰,并在新生入住前对楼内的门窗防盗网进行了最后一次验收,确保为新生提供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
正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和艰苦的工作,才让葛爸爸切实感到了学校工作的仔细、周到,也让更多的葛爸爸对学校的住宿感到满意。
楼管中心邢大爷笑着对我们说:“刚来的新生都跟孩子一样,看到他们我就想起自己的儿女,儿女们开心、满意,我们也就心满意足了。”
共享新家园
“以前总是盼着有一天能离开爸妈的唠叨,但是真的离开了,又很难过。但是师长们的悉心照料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关怀又让我感受到科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老师,我去哪里提开水?”“学姐,宿舍的洗手间在哪边?”“学姐,我们的门这样锁牢固吗?”兼职辅导员李烟耐心地解答这样那样的问题,累得嗓子都沙哑了。临走的时候,还是不放心,挨个宿舍询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等把所有新生安顿下来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还要逐个叮嘱:“有什么事一定要给我打电话,我24小时开机。”等她拖着疲倦的身体走出新生公寓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
宿舍楼前的依依不舍,接连不断的电话短信,成了2009级新生对家乡、对亲人诉说思念的主要方式。但是,即便这样,我们没有见到谁在抹眼泪,这群90后的孩子,在温室般的环境下成长,却有着一颗能够承受风雨的坚强心灵。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他们没有惧怕,而是积极调整心态,坦然应对全新的挑战。
当匆匆忙忙地拖着行李报到、满头大汗地整理宿舍、兴致勃勃地认识校园终于随着白天一起结束后,这个夏季夜晚无可避免的告别和开始如期而至。
为了确保每一位新生安心度过第一个离家的夜晚,学校各学院部分老师和所有的兼职辅导员早早深入学生宿舍,嘘寒问暖,尽量满足新生各种需要。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震带领学院老师到新生宿舍逐个慰问,“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吧?”“对餐厅的伙食还满意吧?”“想爸爸妈妈吗?”亲切的话语,细心的关怀,让温暖在每一位同学心头荡漾开来。
小江是来自南方的女孩,19岁的她第一次要真正离开家独立生活,在说完“爸妈,再见”,送父母离开转身后,这个一直笑容满面的小姑娘终于忍不住红了眼眶,她有点哽咽:“以前总是盼着有一天能离开爸妈的唠叨,但是真的离开了,又很难过。但是师长们悉心照料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关怀又让我感受到科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这句话代表了许多新生初来乍到的心情,原来一直思念的是无人管束的自由自在,但当离开家的庇护要开始独立生活时,才清楚地看见那个平凡的家所具有的温暖和幸福,开始懂得感恩和思念。
第一次离别舒适的家乡,离开体贴的父母,心中难免会有孤寂之感,想家念家亦是人之常情。信电学院新生小颖牵着父母的手一直送到宿舍楼下,才依依不舍地挥手说再见。独自前来报道的李凯告诉记者:“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我感到更加想家,想念家里的亲人。但是我相信,在学长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会很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办完手续后我就马上给家里打电话,告诉他们我的情况,让父母放心。”生物工程专业的一位女生也是第一次在学校住宿,她告诉记者:“晚上没睡好,还是不太习惯在宿舍睡觉。好多东西我都不了解,不过这个学校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我想我会积极适应这种全新的生活模式。”
就是在这样一个晚上,太多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在这里开始熟悉起来,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迥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今后的相处,更阻碍不住他们把宿舍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家住菏泽的小王从小就性格内向,并不怎么擅长与人交往。晚上送走父母,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宿舍,也走进了大学里第一次的集体生活。“我不知道怎么和宿舍里的新同学打招呼,想到以后大家就要一起住就觉得挺紧张。刚开始大家都各忙各的,挺静的,但是突然有人说了句‘哥们儿,我们来认识一下啊’,气氛就突然热烈起来了,没有了之前的紧张,我终于说出了‘你好,同学。’”说到第一晚互相认识的经过,小王脸上的笑容变得轻松了起来。“我想,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描绘新蓝图
当向同学们问及他们对新集体的将来有什么构想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出奇地坚定和一致:“一家人。嗯,一家人!”
“大家好,我是刘文,来自风筝之都———潍坊。潍坊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玩……”“我是来自黑龙江的高斌,非常高兴认识大家,我希望能与在座的每位同学成为好朋友,共度大学四年美好时光!”“我是来自菏泽的祝胜利,菏泽是牡丹之乡,牡丹是百花之王。欢迎大家来菏泽做客!行政09-1班是我的第二个家,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让这个家庭变得和谐而温暖!”文法学院行政09-1班的主题班会———“和谐共进,齐绘好明天”正在进行……
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面孔,让人满怀紧张与期待。班会成了新生与班级同学亲密接触的第一次机会。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过,大家由原来的拘谨、不敢上台,到后来的活跃、争相发言,陌生的冰层慢慢融化,38颗心灵开始交融。他们,要齐心协力、同甘共苦数载青春岁月;他们,要悲喜与共、风风雨雨四年大学路!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一号教学楼,在她的前面就是我们的泰山广场,不久之后的迎新晚会将会在这里举行……”“这是我们学校校庆的时候校友们捐建的砚湖,我们又叫她小西湖,我们学校有‘笔墨纸砚’,这就是其一……”徜徉在校园中,随处可见身着校服列队参观校园的学子,随处可以听到这些对于我们美丽校园的介绍。
与其他学院统一组织游览校园不同,经管学院则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由一位2008级的同学负责带领一位新生游览校园。经管学院2009级辅导员告诉记者:“往年都是学院所有新生排着队从校园主干道上逛一圈就结束了,很多地方刚走过接着就没有印象了,这样一对一的游校园可以让新生更深入地了解校园。”“学校真的很大很美!学姐带着我去了很多个地方”,苏欢欢兴奋地讲,“我们是从宿舍楼底下开始走的,先去了购物街和美食街,然后向西经过小西湖,嗯,小西湖很美很有意境,我知道了学校图书馆在哪里……我们基本上把校园逛了个遍,玩得很开心,这位学姐是我大学生活的启蒙老师,生活、学习上教了我很多很多东西,我非常感谢她!”还有很多位像苏欢欢这样的同学,都在高年级同学的带领下对这个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大学生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开了个好头。
当向同学们问及他们对新集体的将来有什么构想的时候,同学们的回答出奇地坚定和一致:“一家人。嗯,一家人!”
信息学院艺术团、文艺部的同学们也举办了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他们去新生班级挑选文艺人才!2008级的乔光耀同学跟记者谈到:“国庆六十周年马上就要到来,我们大学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庆贺、祝福祖国母亲的六十华诞。学校里也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为学院挑选文艺骨干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先去各个班进行宣传,然后让他们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在家的时候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很是羡慕她们,觉得可以站在一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没想到刚进大学的第二天,这个愿望就满足了:艺术团的哥哥姐姐们到我们班选文艺骨干!去的时候我唱了一首《樱花草》,可能是有点紧张吧,我唱的不怎么好,但是我真的很高兴,感觉自己也是一名‘快乐女生’!”一位新生如是说。活动结束后,组织者对记者谈到,2009级同学都很积极而且多才多艺,也确实有很突出的同学,这使得他们对于日后组织好文艺活动更有信心。
大学生活已经开始。有人因为离家的思念悄悄流泪,有人因为相识的喜悦笑颜逐开,有的宿舍一夜好梦,有的宿舍彻夜长谈。不管怎样,当太阳升起,新的一天来临时,这群大学的新人就要开始迅速地成长,渐渐地不再依赖爸爸和妈妈,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四年,接下来的每个夜晚,都将变得独立而充实。之后的日子,会有更多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将一起在大学的熔炉里淬火成钢!(记者:王鑫 学生记者:李焕 张庆)
(尚春方、张超、朱朋飞、冯露、赵清玉、杨晓军、李磊、汉东、祁晓丹、张颖、刘学宇、杜明泽、董文超、王凯等参与采访。)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