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一种金属离子与不同的配体结合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在《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中,化工学院教师刘青云在线发起“抢答”,屏幕另一端的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题目。这样的一种教学风格,让学生直呼“找到了线下上课的感觉”。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课堂云相见”,自3月14日学校全面启动线上教学工作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下,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共同努力下,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开展平稳有序,各项教学任务扎实有效推进。
多措并举打出“云端课堂”组合拳
为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多措并举打出“云端课堂”组合拳。学校提前谋划、群策群力,研究制定了《山东科技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实施方案》,于3月18日、20日分别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线上教学工作。校党委书记罗公利以“四不两直”方式走进多媒体教学监控室,现场抽查线上教学课程,并与部分学院有关负责人座谈,对线上教学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按时、有序、保质、保量推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线上教学启动以来,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从教学内容、教学准备及进度安排、教学实施、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培训服务等多个方面规范线上教学,确保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各学院纷纷就疫情防控期间持续推进线上教学工作进行全面周密部署,制定线上教学实施细则,详细安排线上教学活动。
在线上教学运行的过程中,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密切跟踪线上课堂教学活动,详细了解掌握各类教学信息,加强线上教学督导检查,归纳总结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因时”“因人”“因课”制宜地指导广大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涌现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电信学院、经管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纷纷开展线上评教、线上巡课等,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安全学院等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填写《在线教学信息统计表》,记录授课班级、授课时长、学生到课率等信息,做到“不缺一门课,不落一位生”;自动化学院等按学校统一部署采取多种管理、监督模式,力保线上教学“质量不减、标准不降”;物理系等组织“线上说课”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网上集体备课、研讨的优势,教师互帮互助,共同提升网上教学技能;还有一些学院开设了课后答疑辅导直播间、“在线学习指导”服务,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着老师们浓浓的牵挂与问候……
一周多来,学校线上教学工作整体运行平稳,教学秩序井然。据统计显示,线上教学一周多来,学校青岛校区累计开设线上课程2054门次,线上学习学生超过28000人。
心在讲台,线上教学同样精彩
“我要尽力还原真实的课堂”,测绘学院教师徐莹说。为了更好地展示《导航与位置服务》这样稍显复杂难懂的课程,她在家中上网课时,都是一会儿回到电脑前讲理论,一会儿又到她从网上购买的北斗导航系统模型前来直播。
徐莹说,一切都在变,一切似乎也没变。虽然线上和线下的上课形式在变,但是不变的是老师们都在尽力上好每堂课。
“云端”相聚对师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基于此前的体验,为活跃线上课堂,让更多学生在线上课堂“抬起头”“张开嘴”,老师们花了不少心思、出了不少妙招。
自动化学院教师钟麦英告诉记者,《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一些内容本来就有些枯燥,而屏幕那边有自动化2019级两个班级的60余名学生。因此在课堂直播中,她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动画效果展现课程知识,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
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刘青云虽然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了然于心,但是每节课前,她都会再花几个小时备课,重新对课程打磨。“虽然难以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但我经常通过一些互动小游戏,带动全班气氛。”刘青云说。
线上教学课堂虽从教室转换到了“云端”,但挡不住师者的“传道受业解惑”,知识与关爱在师生之间传递。老师们潜心教学,认真备课,倾心付出,悉心指导,各显神通创新“云课堂”形式,为莘莘学子呈现出精彩的云端课堂。
安全学院李威君老师家里有年幼的孩子,为了避免孩子的玩闹声音影响直播授课,每次上课时,李威君总是让父母把孩子抱到楼下。如遇天气不好的时候,孩子和老人不能外出,她就跑到车里给学生们上课,让班里的学生感动不已。
大学物理教学团队梁敏老师将北京冬奥运动相关内容引入课程教学,在讲解摩擦力时,引入北京冬奥会中的科技元素、物理原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会计系郝敏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纪念品奖励,引得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答……
诸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深受感染。开课一周多以来,线上教学进展顺利,学生反映良好。机电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级学生陈奉超说,“我们与老师虽相聚云端,却可以看到最清晰的面容,互相听到最清晰的声音,同‘屏’共振,深度互动,共同学习研讨,线上课堂热闹又生动。”
“尽管是线上,但我们依然收获着知识,更收获着感动和成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0级学生王一如与其她三个室友坐在宿舍书桌前,电脑一字排开,准备着接下来的线上课程。
借助现有平台,线上“动手”做实验
“同学们,大家请登录VR实验平台。下面,我们将用它来开始今天的实验课。”3月23日,《大学物理实验》任课教师刘维慧与同学们如约在“云端”集合,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实验”之旅。
“云端上的实验课,原来也可以这么真实、精彩。”现场的同学们纷纷感叹道。“线上实验的平稳有序,这归功于疫情前学校建成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计算机学院国家虚仿中心主任彭延军说。
自学校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如何开展课程实验,便成了师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李春晖介绍,“3月14日,我们发布了《关于实验教学工作在线开展的安排说明》和实验平台的相关信息,组织教师利用虚仿实验资源,开展线上实验教学。”
据了解,前期,学校集中整合9个学院的虚拟仿真资源,成立了面向全校服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了VR云软件平台,实现了青岛、泰安、济南三个校区学生在任意地点、使用电脑、手机等任意终端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虚仿实验,在疫情防控时期实现“实验课不停步”。
“理工科的很多教学内容仅仅靠‘嘴’说,少了一些说服力,这时候,虚拟仿真实验就能印证这些理论,让学生直观地触摸和体验科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电信学院王学水教授说,“接下来会继续开发钻研,上好云端上的每节实验课。”
在电脑上,土建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在孟丽华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分光计测三棱镜的折射率等大学物理实验项目。据电信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主任苗永平介绍,目前,全校4500多人修读的大学物理实验课,跟正常线下授课保持相同教学进度。
“体验感和交互感强”“这样的实验,让我们充分消化相关理论知识”……对于“云端”上的实验课,同学们是赞不绝口。材料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21级学生杨宇飞说:“这堂云端上的实验课,让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原本枯燥的知识点活了起来。”
春光恰好,学正当时,全校携手,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大考中,科大人将始终以赶考的心态、战斗的状态、奋斗的姿态,做到疫情面前不退缩,“线上教学“不缺位,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了疫情防控、教育教学“双线同步”。(记者:韩洪烁 责编: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