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记者从副校长周东华主持召开的科研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科研工作再创丰收,全年科研立项702项,计划与合同经费创历史新高,达29689余万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26652万元,同比净增3000多万元,增幅11.2%。
科研处处长程卫民介绍:2017年,我校科研工作在全校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层次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数量创历史新高,高层次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人才团队与平台建设成绩斐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学校科研实力进一步提升。
在纵向科技类项目方面,全年申报1138项,立项260项,计划经费20937.86万元,实到经费20599.66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86项,计划经费4218.9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申报490项,获批73项,集中受理期共立项65项,其中面上项目26项,青年基金39项,集中受理期间立项总数达到我校历史最高水平,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在人文社科类项目方面,全年共申报308项,立项119项,计划经费368.9万元,实到经费380.49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10项,经费183万元,国家级项目立项数和经费数实现了大幅增长。
横向项目方面,签订合同323项,合同经费8382.86万元,实到经费6346.76万元,经费数较去年有大幅增长。
2017年,国家在项目申报、奖励政策等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举措,我校科研工作者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思路、措施,在项目管理、团队及人才建设、科研平台、科研奖励、知识产权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收到了良好效果,国家级项目实现新突破,高水平科研成果突出。如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申报8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全部获批立项,矿山空区治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铝离子动力和储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山东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和机器人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省财政滚动支持;在科技奖励方面,全年共申报各类奖励193项,其中申报省部级以上奖励115项。共获奖励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50项。矿业学院刘伟韬教授为第二完成人,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知识产权方面,获发明专利33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73项,全校发表SCI、SSCI论文共792篇。
科研成果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周东华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尽管学校2017年科研成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全校科研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形势,在充分肯定过去成绩的基础上,明确2018年的任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全校工作的推动意义,以时不我待的主人翁精神,进一步总结经验,挖掘潜力,根据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新变化,整合科技资源,早布局、早着手、早启动,做好2018年项目申报组织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高层次科技奖申报力度,继续做好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工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横向科技开发力度,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取得更多标志性的成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多的贡献。(记者:信永华)
![](/__local/2/D9/FB/274A7A146A6D15C6A6152E4901A_3219821E_50CAB.jpg?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