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融入青岛 服务青岛 ———电子学院院长曾庆田访谈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19日 00:00  点击:

   

  新学期以来,学校抢抓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历史机遇,突出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重要结合点的优势,进一步明晰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和发展愿景,乘势而为,主动对接,积极服务,深度与地方融合。各相关部门和学院在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面前,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不断有新的作为,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其中,电子学院立足自身实际,发挥优势,精准发力,积极探索融入青岛、服务青岛的路径和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就此,记者对电子学院院长曾庆田进行了专访。

  记者:曾院长您好!近来,电子学院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如何更好地融入青岛、服务青岛,积极作为,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曾庆田:好的。2013年12月,学校学科调整成立电子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接收全英文授课国际留学生。我们立足学院实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了服务青岛的学科平台。比如说,青岛市太赫兹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传感器网络重点工程实验室、青岛市智能信息检测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二是充分发挥学院专家教授在青岛市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智力支撑作用。学院一批专家教授在创新引领、技术咨询、产品开发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三是围绕“一带一路”服务青岛。我们引进了高水平的外籍专业课教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和输送工程人才等。四是与海信冰箱有限公司校企产学研开展全面合作。五是利用实验室面向青岛市中小学生开展物理科普活动。等等。
  记者:可以详细谈谈青岛市在你们学院 “智库”的情况和同海信冰箱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的情况吗?
  曾庆田:我们学院张玉萍老师是青岛市第一批创新领军人才,郭银景老师担任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咨询专家,我是青岛市物联网专家工作站入站专家,张德学和张小军老师是青岛市物联网网关芯片专家工作站入站专家。我带领的物联网数据处理与智能服务团队是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批创新人才团队,承担的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澳柯玛冷链设备监管平台》已经上线运行,提升了该公司在智慧冷链领域的“互联网+”技术;团队研发的“流通环节商品溯源系统”已在黄岛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广应用。徐岩老师的科研团队参与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冰箱和洗衣机关键技术研发,先后合作了《滚筒10kg洗干一体机烘干性能提升项目》和《冷凝式8kg干衣机烘干冷凝性能提升项目》,为该公司提供了物理模型、仿真验证等大量技术支持。陈新华和张德学老师承担的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 《32位嵌入式SoC安全家电网关芯片》,芯片流片成功,成果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孵化出青岛山海微电子有限公司。
  关于与海信冰箱有限公司校企产学研全面合作的情况。2016年10月,电子学院与海信冰箱有限公司建立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在震动噪音、包装运输、洗涤性能、智能化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实现科技成果快速应用,随后校企双方合作迅速展开。2017年5月,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贾少谦被聘为我校特聘教授。2017年6月,双方签订联合建立研究生和国际留学生实践实习基地的协议,共同致力于研究生和国际留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2017年11月,校企双方举办“工业大数据:从智能制造到智能服务”专题论坛,助推公司智能化知识再升级。2018年4月,校企双方共同申报了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为我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平台。2018年5月,校企双方共同申报了山东省白色家电仿真工程技术中心。除此之外,电子学院还与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浦芮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光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5家驻青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或者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记者:您一开始谈到,电子学院围绕“一带一路”服务青岛方面作了一些文章,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曾庆田:主要是两方面工作:一是聘请高水平外教。聘任了印度籍LaxmishaRai博士,承担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学任务,鉴于其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贡献,他获得了山东省政府颁发的“杰出外国专家奖”和青岛市政府颁发的“琴岛奖”,还获得了“齐鲁友谊奖”、首届青岛“好外教”特别贡献奖。
  二是培养好留学生。电子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06年接收来华本科留学生,目前在校留学生73人,大部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提高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我们与青岛海尔、海信等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先后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国际留学生教学实践基地,组织留学生多次到青岛啤酒厂生产线和海信冰箱、洗衣机生产基地等教学实践基地参观。近年来,电子学院培养出的一大批通信工程专业留学生,他们有的前往美国、法国等国家继续深造或回国工作,为我校赢得了国际声誉。
  记者:上合峰会刚刚在青岛召开,青岛的发展前景可期,能否谈一谈下一步电子学院在“融入青岛、服务青岛”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
  曾庆田:青岛的发展令人鼓舞,我们电子学院也必须乘势而为,有更大的作为和担当。一是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对接青岛市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需求。进一步聚焦智能家电、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物联网、车联网、空天海洋、量子技术、虚拟现实等领域学科方向,培育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新的增长点,依托青岛市太赫兹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岛市智能传感器网络重点工程实验室、青岛市智能信息检测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围绕光电信息技术、智能感知与光电检测技术等领域积极争取申报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继续推进实施电子学院优秀科研团队支持计划和杰出青年基金支持计划,加速知识、技术、成果向产业转化,在区域经济服务创新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是围绕“新工科”建设,探究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共建产业学院。围绕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以电子信息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电子信息类 “大工科”人才的“政—产—教—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依托教育部———中兴通信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深入挖掘地方政府(青岛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在电子信息和海洋行业具有明显优势)、企业资源(海信和海尔等)、科研院所资源(国家海洋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41所等)的优势资源,探索各方有效组织、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面向汽车电子、智慧医疗、移动互联等领域的产业学院,共建“产—教—研”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和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电子信息类人才。
  三是围绕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加大涉海人才培养力度。围绕青岛国际海洋名城未来愿景,加大学院涉海学科方向人才培养力度,规划在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自设海洋信息探测技术二级学科硕士点,开展海洋声/光探测技术、海洋定位与导航、海洋通信与网络技术、海洋探测数据处理、海洋应急防灾与减灾等方向的研究以及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下开设海洋探测技术方向,增开海洋GIS、海洋定位与导航、海洋通信与网络技术、海洋信息处理与信息系统等涉海课程,为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保障、海洋防灾减灾等领域培养相关人才。(记者:秦晓钟 责编:颜凤)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