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传真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传真 >> 正文
《山东科大报》社论:风劲帆满图新志 砥砺奋进正当时——写在山东科技大学第四次党代会胜利闭幕之际
发布时间:2025-03-30点击数:[]

三月的校园,花香四溢;美好的蓝图,催人奋进。

3月29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科技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崇高使命胜利闭幕。全体代表不负重托、忠诚履职,把握新的历史起点,吹响新的冲锋号角,凝聚起同心筑梦、创新实干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次高举旗帜、引领方向的大会,是一次改革创新、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务实高效、成果丰硕,既是一次思想上的总动员,更是一次行动上的再出发。会场内掌声与心声交汇,信心与情怀共振,动员和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昂扬的姿态,共同谱写山东科技大学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明天。

一次盛会承载一段光荣的历史,一份报告开启一段崭新的征程。校党委书记王君松所作的党委工作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涵丰富、催人奋进,系统总结了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深刻分析了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全面绘制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是全校上下共同奋斗的成果、共同智慧的结晶、共同意志的表达,是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引领我们在新征程上迈出新的步伐。

这是一幅栉风沐雨、薪火绵延的接力画卷。梦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持续奋斗、不断接力。展开学校74年的历史画卷,呈现出的是一部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创先争优的发展史、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一代代科大人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凝心聚力、默默耕耘,几度书写学校发展史上的壮美诗篇,塑成了以“惟真求新”的校训、“坚韧不拔、发奋图强”的科大精神和“爱校奉献、敬业实干”的科大传统等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新的阶段、新的使命,挑战虽艰、希望尤盛,我们要让奋斗和拼搏在这里接续,做干事创业的“实践者”、挺膺担当的“奋斗者”,时刻保持坚韧不拔之志,心无旁骛埋头干事,沉下心来苦练内功,奋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这是一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奋进长歌。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踔厉奋发才能创造事业新奇迹,勇毅前行方能打开发展新局面。非凡的历程见证非凡的发展,办学实践和办学成就的背后,是学校党委团结带领每一名科大人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面对教育强国、强省建设的时代重任,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弘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不断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更需要我们把握“时”与“势”、洞察“危”与“机”、找准“位”与“责”,既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又谋在深处、干在实处;更需要我们奋楫在“浪更急”的中流,奋进在“路更陡”的半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迎难而上,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勇毅前行,奏响新时代新征程奋进“加速度”的时代乐章。

这是一部浓墨重彩、气势恢宏的崭新篇章。学校之发展,在于举旗定向。第四次党代会擘画出全面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新蓝图,明确了“一三六八十”的战略布局。未来发展的目标已定、方向已明、思路已清、路径已出,定将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遵循。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将按照“一三六八十”战略布局,聚焦“冲一流”建设,厚植齐鲁地域特色,强化能源行业特色,拓展海洋领域特色,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标志性成果为牵引,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全校师生员工当以崭新的姿态、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全力以赴把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画”,为学校更加美好的未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王君松书记在大会上号召大家:要迅速行动起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矢志一流、强特扩优,为全面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而团结奋斗。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奋斗坐标,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创佳绩的信心和决心。

壮美的画卷已然展开,挥毫泼墨还需实干绘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科大人要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代会要求部署上来,以敢于争先、勇创一流的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团结协作,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勇攀高峰,奋力把党代会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推进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中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