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中国共产党作为在中华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胸怀天下”是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和“天下为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统一,是写入中国共产党基因的目标追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追求,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从毛泽东提出“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到邓小平“中国的问题,也等于五分之一的世界问题。”“到21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真正为人类作出了贡献。”再到习近平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中国的前途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胸怀天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发展同世界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顺应历史进步潮流,既立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而不懈努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为全球抗疫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世界需要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影响力、吸引力显著增强,中国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
2017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这一系列重要论述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只有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更加有利的成长环境。经过百年来不懈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各国积极响应。在面对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国始终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党率先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不仅领导全国人民快速突破了“疫情重围”,还及时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援助,充分展现了大国担当,成为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典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站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的高度,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不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坚持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