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琅琊台怀古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24日 00:00  点击:

 
 

  5月22日,与同事李君同游琅琊台。早上从“港头陈”出发,由于小巴车主想将路上的乘客一网打尽,故而耽误了不少工夫,致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徒步登山的计划而改乘电瓶车,这无意中实践了三宗“最”——最小的小人物利用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去拜见中国历史上最尊贵的皇帝!
  电瓶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攀升,透过树木的缝隙,偶尔可以看到大海、渔村、沙滩和新建的度假设施,但大部分时间只能看到盛开的白色槐花和大片更白的野蔷薇,阵阵浓烈的香气随着清风飘来,让习惯了滚滚红尘的我老想打喷嚏。
  车到山顶,又往上走几步便见到秦始皇了——自然是雕像。这组群雕描写的是秦始皇派遣徐福出海寻“长生不老药”的场面。我注意到秦始皇的表情:急迫、悲壮,唯独没有“千古一帝”应有的自信。从那表情里我读出了当年始皇帝的话:“徐爱卿,朕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了!你要早早寻得仙药回来,勿负朕望!”雕像中的徐福腰弯成了90度,面部表情看不清楚,但我猜他在暗笑:“这么明显的移民倾向陛下竟看不出来,吾计成矣!”
  看罢群雕,目光自然顺着秦始皇手指的方向移向了远处,一看之下不由得叫绝:“好一座琅琊台,端的是气势不凡!”
  只见海天茫茫,笼罩在朦朦胧胧的青气之中,全没有了界线;几处小岛,数点海鸥,都变做了水墨画中淡淡的墨痕。人站在琅琊台上,仙风扑面、衣袂飘飘,个个变做了俯瞰人间的神仙。我忽然觉得秦始皇也忒糊涂:本身已在仙境,还要寻什么蓬莱、瀛洲、方丈呢?!
  秦始皇作为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其地位虽不容否定,但较之其他朝代秦朝灭亡最快,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一般的朝代,从兴起到衰落往往需要二、三百年,但这样一出大戏,却由始皇帝一人、十几年便唱完了,说他是千古一帝,是否有些过誉?
  秦朝短暂的原因,不少学者归之于“暴”,但我却认为在于“慌”!始皇称帝以后,所行的几件大政,如迁贵族、筑长城、收兵器、铸铜人、焚诗书、坑儒生、修皇陵、求仙药,桩桩与“保”有关而无助于进取,恰如一彩民骤得百万大奖,怕人抢夺,于是日日抱在怀中,一夕数惊,哪里还顾得上投资增值?这就是“慌”!始皇帝的“慌”,特别表现在求仙药与修皇陵上,两件相互矛盾的事情都由他一人做成,不是“慌”是什么?
  韩愈《石鼓歌》中有一句道:“孔子西行不到秦”,我觉得是说到点子上了:当年秦国僻处一隅,对于中原诸子百家的学说尤其是儒家的治国方略所知不多,所以在得天下以前,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将来的问题。但秦国武力超强、将士用命,所以横扫六合、混一宇内十分迅速,使得秦始皇面对万里江山,一时竟不知如何治理,这才造成了他的“慌”,而作为本能的反应便首先想到了“保”——究其实质,并不是始皇帝个人能力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帝、王共619位,手续完备的有307人,倘使真要选一位“千古一帝”,我觉得唐太宗李世民恐怕更合适。他小小年纪就亲临战场,文韬武略,无人能出其右。登基以后,用贤臣、开科举、轻徭役、薄赋税、征突厥、固边防、通西域、和万邦,桩桩件件做得有条不紊,把隋末混乱不堪的中国治理成了世界一流的超级大国,令今天的国人提起来都觉得脸上有光,所以“千古一帝”,李世民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这样想着,不觉就到下午两点了。此时天边已经阴上来了,暗青色的云中电光闪闪,隐隐地似有雷声,我知道我们两个囊中都羞涩,肯定住不起客店,不禁担心起能否及时回到学校的问题,琅琊台上选举“千古一帝”的那份豪情,早就丢到爪洼国里去了!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