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中国自然资源报:国内“蓝色”专业盘点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08:57  点击:

今年高考前,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显示,今年将有新增设的24种本科专业进行高考招生,其中包括智能海洋装备专业。

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洪宇介绍,海洋装备是指用于开发、利用、保护和研究海洋的一系列专业设备和技术系统,涵盖了从水面到水下、从浅海到深海、从资源探测到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今年新设立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是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智能技术、大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交叉融合的专业,是针对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满足海洋工程领域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

对于广大学子而言,选择了新的专业,就是选择了新的赛道,选择了一片“蓝海”。近日,就国内高校海洋专业设立及发展情况,记者采访了几所高校相关负责人。

国内历史最悠久的涉海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校区。受访者供图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是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涉海专业之一,最早可追溯至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倡设海洋学”并聘请教授开设海洋知识课程。九十余载薪火相传,该专业已成为国内最好的海洋科学专业,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全国第一。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副院长陈旭介绍,海洋科学专业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聚焦海洋科学发展前沿,引领国家海洋人才培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学专业。

海洋科学专业培养致力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具有海洋命运共同体意识与情怀,理论基础坚实、实践技能优良、创新能力卓越,拥有国际视野的世界一流海洋人才。

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

三面环海的浙江海洋大学。受访者供图

当前,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正推动海洋产业不断变革。未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参与的智慧海洋技术将促进海洋产业持续升级。设立和建设智慧海洋技术专业,充分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对于我国高层次人才储备具有深远影响。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23起设置“智慧海洋技术”专业。该专业聚焦声学、遥感、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与多方共建国家海洋设施养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包括海洋科学与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上综合科学试验基地、海洋科考船等一批海上实践教学基地。

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王健鑫介绍,该校海洋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探测、海洋调查、海洋开发等方面技能,具有海洋数据和海洋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掌握海洋学基本原理、电子电路、传感器、智慧海洋与信号处理、声学探测、海洋遥感等职业技术能力,能够从事海洋开发和研究的高级应用人才。相关专业将以培育服务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为目标,在“海洋大数据智能处理和智慧应用技术”“海洋智能装备技术”“海洋应急观测技术”等重大核心技术领域,加大探索产学研融合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

培养海洋领域复合人才

山东科技大学校区。受访者供图

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该校积极响应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部署,进行学科专业优化布局,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秉承“共建、共管、共享”原则成立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李洪宇介绍,该学院坚持科教、产教融合发展,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学院现有的“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环节中更加突出智能化、信息化培养特色。

该学院聚焦海洋高端设备国产化,在机载激光测深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研制成功“小型化机载激光测深雷达系统”。学院青年教师携带师生自主研制极地无人船随“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参加中国第39次、第40次南极考察,出色完成相关调查任务。

该校海洋技术专业以海洋探测技术和海洋信息技术为主要方向,重点形成以海洋声、光、电等感知手段为主的海洋探测技术知识体系和以海洋大数据为主的海洋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培养海洋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型复合工科人才。

打造“蓝色”专业体系

江苏海洋大学校区。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好、素质高、能力强,具有海洋意识、创新精神、家国情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深化教育供给改革中,不断推进涉海专业建设。

江苏海洋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处负责人孙国红介绍,该校坚持统筹布局、动态调整、改造升级、机制保障“四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着力打造“蓝色”专业体系;同时,坚持“需求导向、规模适度、特色优先”原则,形成“海洋主线、理工主体、人文基础,多学科融合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该校设有本科专业 70 个,其中招生专业 57 个, 11 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 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江苏海洋大学紧贴地方需求,持续做优特色专业。以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等为代表的涉海类专业及专业方向共29个,招生专业中涉海专业及专业方向占比达50.88%。该校对接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兴办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响应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需求,提升服务制造业大省产业发展人才供给力。

聚焦鲜明海洋特色

北部湾大学校区。受访者供图

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以“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海洋强区”“向海经济”等国家与广西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船舶修造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深海油气开发、海上风电装备设计制造、海洋牧场装备等领域方向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该学院共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6个专业。

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邓军林介绍,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所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广西一流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相关专业聚焦广西北部湾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服务海洋油气勘探、海上风力发电、海洋牧场、绿色临海(临港)工业等广西重大产业需求。

北部湾大学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组建了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安全评价技术团队、智能舰船结构与装备技术创新团队、船海智能化焊接制造技术与装备团队等8支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团队。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省部级课题4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先后荣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

(王 晶、郭菁荔、王利明、陈晓艳、韦雪敏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新闻
 

网络新闻投稿邮箱: netnews@sdust.edu.cn
山东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